首页 > 资讯 > 企业新闻

利亚德三十年:以技术破局与生态共赢,书写中国科技企业引领者传奇

  • 作者:
  • 2025-10-31 16:01:15

  ​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震撼世界的近 6000 平米 LED “画卷”,到 2022 年北京冬奥会 “绝美冰瀑” 的惊艳亮相;从领航全球 LED 显示市场,到向 AI、文旅、光通信等多领域拓展版图 —— 利亚德集团用三十年时间,完成了从中国科技企业 “追赶者” 到全球显示领域 “引领者” 的华丽蜕变,书写了一部充满战略魄力与创新精神的奋斗史。正如利亚德集团董事长李军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所言:“企业长青的根基,在于始终做‘难而正确的事’。” 这三十年的持续发展,其密码可凝练为三点:以技术破局替代价格竞争,以生态共赢反对内卷消耗,以员工共富夯实文化根基。​

新华社专访 | 利亚德董事长李军:技术破局为本、共赢反哺生态,三十年不坠创新青云志

  破局之勇:三次 “豪赌” 踩中时代脉搏,技术创新铸就核心壁垒​

  在利亚德的发展历程中,三次关键的战略 “豪赌”,每一次都看似冒险,却精准契合了产业升级的方向,最终凭借技术创新铸就了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,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。​

  2008 年北京奥运会:一战成名,中国 LED 站上世界舞台​

 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是利亚德发展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。当时,国外企业为奥运会开幕式 LED 画卷租赁项目报价高达 2 亿元,而利亚德果断选择自主创新,以 6000 余万元的成本攻克技术难题。“如果失败,企业可能全军覆没。” 李军事后回忆时仍感慨当时的压力。但正是这次 “背水一战”,利亚德不仅成功交付了震撼世界的 LED “画卷”,让全球见证了中国 LED 显示技术的实力,更借此机会打开了国内外高端市场,一举奠定行业领先地位。这次突破,不仅是利亚德的 “成名战”,更标志着中国 LED 显示技术正式告别 “跟跑”,开始向 “并跑” 甚至 “领跑” 迈进。​

新华社专访 | 利亚德董事长李军:技术破局为本、共赢反哺生态,三十年不坠创新青云志

  2017 年收购 Natural Point:超前布局 AI,抢占动作捕捉赛道​

  2017 年,在 AI 技术尚未大规模爆发、动作捕捉仍属小众领域时,利亚德果断收购美国动作捕捉技术公司 Natural Point,这一决策在当时引发不少质疑,却彰显了李军的战略性眼光。“那时 AI 还未爆发,但我们看到了动作捕捉的未来 —— 它将成为 AI 交互、影视制作、游戏开发的核心技术支撑。” 如今,Natural Point 已成为好莱坞影视特效制作、全球顶级游戏开发及机器人训练领域的 “隐形冠军”,其 OptiTrack 动作捕捉系统以亚毫米级精度备受行业认可,在 AI 行业普遍 “烧钱” 的背景下,该公司连续多年实现约 1 亿元净利润,成为利亚德在 AI 赛道的重要增长极。这次收购,让利亚德提前锁定了 AI 交互领域的关键技术,为后续布局智能眼镜、机器人训练等场景埋下伏笔。​

  2020 年押注 Micro LED:引领显示技术迭代,打开消费市场新空间​

  2020 年,在 Micro LED 技术尚处于行业探索期时,利亚德再次展现技术魄力,推出全球首款 Micro LED 商用化产品,成为业内最早实现 Micro LED 量产的企业之一。今年 4 月,利亚德进一步发布高阶 MIP(Hi-Micro)高端显示屏,采用行业领先的小于 30 微米无衬底 Micro LED 芯片,黑区占比高达 99%,在画质细腻度、对比度上实现突破性提升。这款产品不仅覆盖高端商用显示市场(如指挥中心、高端会议室),更推动利亚德向家庭影院等消费市场进军 —— 此前 Micro LED 因成本高、量产难,长期局限于专业领域,而利亚德通过技术优化与产能扩张,正加速其 “民用化” 进程。据财报披露,截至目前,利亚德高阶 MIP 产品第一期产能已达 1200kk / 月,第二期 1200kk / 月产能预计年底前达产,届时公司 Micro LED 自建产能将超 4000kk / 月,为大规模市场渗透提供产能保障。​

  化危为机:从照明工程到文旅夜经济,战略调整激活新增长极​

  利亚德的三十年并非一帆风顺,面对行业环境变化与业务波动,公司展现出极强的战略灵活性 —— 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、挖掘存量业务的新价值,将危机转化为机遇,尤其在照明工程业务遭遇瓶颈时,成功转型文旅 “夜经济”,激活全新增长极。​

  2014 至 2017 年,利亚德在照明工程领域的扩张曾推动公司快速增长,净利润连续多年翻番,最高时达 12 亿元,其中政府照明工程业务占比颇高。然而,随着国家去杠杆政策实施与行业竞争加剧,照明工程业务遭遇断崖式下滑,营收从最高 20 亿元骤降至数亿元,对公司业绩造成巨大冲击。​

  面对危机,利亚德没有固守旧模式,而是果断启动战略调整:一方面逐步剥离或缩减非核心业务,将资源集中到 LED 显示、AI、文旅等优势领域;另一方面,深度挖掘照明业务与文旅产业的融合潜力,将 “夜间经济” 作为新的增长点。李军敏锐地意识到:“现在夜间经济消费占到了整个消费的 60%-70%,夜间环境和文旅项目的融合打造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。” 基于这一判断,利亚德开始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,将 LED 显示技术、光影艺术与地方文化结合,为城市夜间经济注入新活力。​

  如今,利亚德的文旅板块已成为重要增长引擎,年营收超 7 亿元,其打造的西安大唐不夜城、成都锦江夜游等项目成为全国文旅 “夜经济” 标杆,更在文旅部发布的沉浸式文旅示范案例中占据重要份额。这次转型,不仅让利亚德摆脱了对单一业务的依赖,更拓展了 “显示 + 文旅” 的新赛道,为技术落地找到了更广阔的场景。​

新华社专访 | 利亚德董事长李军:技术破局为本、共赢反哺生态,三十年不坠创新青云志

  共赢之道:对内共富凝聚人心,对外反内卷守护行业生态​

  在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、“内卷” 成风的当下,利亚德却走出了一条 “共赢” 之路 —— 对内通过员工持股、倡导健康工作文化实现 “共同富裕”,凝聚团队向心力;对外通过合理定价、保障供应商权益反对 “内卷”,守护行业生态健康,这种理念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石。​

  对内:员工共富与人文关怀,夯实文化根基​

  上市前,李军便将个人持股从 100% 稀释至 20% 多,通过五期员工持股计划覆盖超 2000 人,“上市初期我们 300 多人,几乎是全员持股”。这种 “利益共享” 的机制,让员工从 “打工者” 转变为 “企业主人”,极大激发了团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。同时,利亚德坚决反对 “996” 工作制,倡导 “周末不加班、五点半下班” 的文化,李军认为:“员工生活质量提高了,有时间陪伴家人、提升自我,企业才有长久生命力。” 这种人文关怀,让利亚德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科技行业中,始终保持着较低的核心员工流失率,形成了稳定且高效的团队。​

  对外:反内卷与供应链共赢,维护行业健康​

  面对行业内愈演愈烈的价格战,利亚德明确提出 “反内卷” 理念,李军强调:“不创新必然陷入价格战,唯有技术领先才能穿越周期。” 在业务合作中,利亚德坚持 “不以最低价中标”,确保自身与供应商都有合理利润空间,同时尽量缩短付款周期,保障供应商现金流稳定。“我们希望供应链伙伴能有足够资金投入研发,共同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,而不是在低价竞争中互相消耗。” 李军呼吁行业链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,共同维护健康、可持续的供应链生态。这种 “共赢” 思维,让利亚德在产业链中积累了良好口碑,也为其技术创新与项目落地提供了稳定的供应链支持。​

  布局未来:AI 与光通信双轮驱动,探索科技蓝海新机遇​

  站在三十年的新起点,利亚德并未停下创新脚步,而是将目光投向 AI 与光通信等前沿领域,通过技术协同与跨界探索,为未来发展寻找新的增长曲线,进一步巩固其行业引领地位。​

  AI 领域:从智能眼镜到机器人训练,深化场景落地​

  在 AI 应用层面,利亚德推出集成多语言翻译、AI 导览功能的智能眼镜,为文旅、教育等场景提供便捷解决方案 —— 例如在景区,游客佩戴智能眼镜可实时获取景点讲解、路线导航,还能与外国游客无障碍交流;在教育场景,智能眼镜可实现 “虚实融合” 的互动教学,提升学习趣味性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其动作捕捉技术在机器人训练领域的应用:在今年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,OptiTrack 系统以亚毫米级精度为参赛队伍提供运动数据分析与技术保障;此前,利亚德还与云冈舞研所合作,借助 OptiTrack 空间计算技术,让宇树机器人成功复现石窟中 1500 年前的 “云冈舞”,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科技的创新融合。​

  光通信领域:布局高保密传输,抢占未来通信蓝海​

  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光通信技术,是利亚德未来布局的一大亮点。该技术可实现物理隔离下的高保密传输,相比传统有线通信或网络通信,具有隐蔽性好、抗干扰能力强、稳定性高的核心优势,未来将为金融、能源、电力交通、特种行业等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的领域,提供强安全性通信解决方案。尽管光通信目前仍属前沿技术领域,尚未全面铺开应用,但利亚德已率先迈出探索步伐。李军对其前景充满信心:“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拓展,光通信有望成为未来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,带来更广泛的产业变革。”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