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,LED 照明产业凭借其节能、环保等显著优势,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。与之紧密相关的 LED 电源市场,也如同被点燃的火焰,迅速蔓延扩张。传统电源厂商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机遇,纷纷将业务版图拓展至 LED 电源领域,推出一系列相关产品;与此同时,众多怀揣创业梦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,涌入这片新兴市场。然而,由于电源技术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,相关行业标准尚未及时出台,使得整个市场乱象频出,亟待规范与整合。有业内专家预测,未来 LED 电源市场终将走向由少数行业巨头主导的格局,而营销策略的创新与产品质量的过硬,将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。
市场扩张引发价格大战
回顾 2010 年的 LED 产业,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,喜忧参半。市场规模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张,但并非所有参与者都能在这场行业浪潮中分得一杯羹。在细分领域中,从事路灯生产的企业大多面临盈利困境,而专注于 LED 隧道灯生产的企业,也仅仅能够维持基本运营,赚取微薄的利润。在商业照明领域,那些具备较强外贸能力的企业取得了不错的收益;芯片企业更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,许多此前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国产芯片企业,在这一年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。封装企业同样收获颇丰,整个 2010 年,LED 模块市场需求旺盛,产品供不应求。
LED 电源企业在这一年也普遍实现了盈利,但与 LED 芯片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同,LED 电源市场的供应相对充足。这主要得益于 LED 电源技术在本质上属于传统电子行业范畴,经过多年的发展,我国电子行业已具备强大的制造能力。不过,行业兴起不久,激烈的价格战便在市场中打响,尤其是在小功率电源领域,价格竞争尤为激烈。目前,小功率 LED 电源的价格已十分透明,以 led 日光灯电源为例,其价格通常维持在二十四五元左右。
反观大功率 LED 电源市场,却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利润空间。一方面,大功率 LED 电源技术门槛较高,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;另一方面,大功率 LED 电源主要应用于路灯、隧道灯等领域,而这些灯具目前多应用于政府示范工程。路灯厂家为确保示范项目达到最佳效果,在产品配件选择上力求最优(至少在样品灯制作时如此),这无疑对电源厂提出了更高的产品要求,从而推动了大功率 LED 电源利润的提升。
从市场表现来看,明纬、英飞特、茂硕等 LED 电源大厂在 2010 年业务实现了数倍增长,充分展现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。
电源技术短板凸显
当前,室内照明用 LED 电源质量问题频发,稳定性令人担忧。据统计,每十个室内 LED 电源产品中,就有一到两个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闪烁现象。英飞特董事长华桂潮指出,部分小型电源生产厂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,仅仅满足于电源能够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,却忽视了实际工作环境的复杂性。然而,在实际应用中,LED 路灯常常需要在高温、潮湿、严寒等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,这无疑对电源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。
北方慧华的徐长春也表示,虽然 LED 电源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,但想要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并非易事。一个优质的 LED 电源产品,需要在研发设计、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制造等多个环节严格把控。有时,即使样品测试能够顺利通过,但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,仍可能出现批量质量问题。他还特别提到,与部分广东企业采用按斤报价的廉价元件不同,北方慧华坚持选用按颗报价的优质元件,以确保产品质量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 LED 灯具故障大多源于电源问题,但将责任完全归咎于电源企业并不客观。LED 路灯专家徐连城强调,电源故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其中灯具企业不合理的设计也是导致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因此,要想有效降低电源故障率,电源企业与灯具企业必须加强沟通与合作,通过协同创新,共同攻克技术难题。
近年来,随着 LED 光源产品封装技术和散热技术的不断进步,光源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,光衰和色漂移等问题主要由散热设计不合理导致,光源直接坏死的情况已极为少见。相比之下,电源问题则显得更为突出,一旦出现故障,往往会导致灯具直接熄灭或频繁闪烁,且发生频率较高。此外,行业标准的缺失也是制约 LED 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。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,厂商在产品生产、质量检测和售后服务等环节面临诸多困难,维护成本大幅增加,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