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亦庄的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场上,身高不足 1.2 米的 “小顽童” 机器人凭借流畅空翻动作夺得亚军,其背后的步态数据支持方正是 LED 显示行业龙头利亚德(SZ300296)。这个曾打造北京奥运会 “卷轴”、冬奥会 “冰立方” 等标志性视效的企业,在迎来三十周年之际,正面临着从 “全球市占率第一” 到 “年度亏损 8.5 亿元” 的严峻挑战。
一、技术光环下的财务阴影

作为全球最大的 LED 显示屏供应商,利亚德连续七年稳居行业龙头地位,其 Micro LED 技术被视为 “终极显示技术”。然而,光鲜的技术实力难掩业绩困境:2024 年公司净亏损达 8.89 亿元,同比暴跌 411.26%,其中商誉减值 6.32 亿元成为主因。更严峻的是,2025 年上半年国内市场业绩同比暴跌 40%,折射出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现实。
这种困境在财报数据中清晰显现:2024 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6.11%,各业务板块全面下滑;2025 年一季度营收再降 7.59%,净利润同比减少 24.37%。行业分析指出,这与 LED 显示行业整体萎缩密切相关 ——2024 年中国 LED 显示屏销售额首次出现 2.56% 的负增长,价格战导致毛利率从 28% 骤降至 12%。
二、战略转型中的结构性矛盾
1. 海外扩张的得与失
面对国内市场饱和,利亚德自 2016 年起加速海外布局,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并拓展亚非拉市场。2024 年海外营收达 27.88 亿元,占总营收比重显著提升。这种 “出海” 策略虽缓解了部分压力,但也带来新问题:斯洛伐克工厂虽规避了中美贸易摩擦影响,却面临本地化运营成本高企、区域市场需求波动等挑战。
2. AI 战略的现实落差
利亚德早在 2016 年就通过收购 NATURAL POINT 切入动作捕捉领域,参与《黑神话:悟空》《封神》等项目的动捕技术支持。其 AI 业务虽在 2024 年实现 3-4 亿元营收并盈利超亿元,但仅占总营收的 4% 左右。行业观察者指出,这种 “小而美” 的布局难以支撑 “第二增长曲线”,尤其在通用大模型竞争白热化的当下,专业模型的市场空间正在收窄。
3. 文旅业务的历史包袱
曾为利亚德贡献重要营收的文旅夜游板块,如今却成为财务 “黑洞”。2020 年该业务营收同比下降 40%,2024 年因历史项目回款问题,公司及子公司累计涉诉金额达 9.55 亿元,其中 8.73 亿元为应收账款追索案件。这种 “增量不增收” 的困局,暴露出重资产运营模式的致命缺陷。
三、行业视角下的深度剖析
1. 技术迭代的生死竞速
Micro LED 被利亚德视为破局关键,但其商业化进程远超预期。2024 年全球 Micro LED 市场规模仅 663 亿元,且 P0.4 以下产品量产技术尚未成熟。与此同时,竞争对手正加速追赶:洲明科技在高端影院屏市占率达 28%,
奥拓电子通过
COB 技术在控制室领域替代率超 70%。这种 “技术卡位” 与 “市场渗透” 的双重压力,考验着利亚德的战略定力。
2. 资本博弈的台前幕后
尽管 2024 年业绩惨淡,利亚德的 ESG 表现却可圈可点:连续五年发布 ESG 报告,获得 Wind、华证等机构 A 级评级,并入选中证 A500 指数。这种 “绿色光环” 与财务困境的反差,引发资本市场对其 “价值重构” 的争议。有投资者指出,利亚德需在技术投入与短期盈利间找到平衡,避免陷入 “为创新而创新” 的误区。
3. 行业生态的重构阵痛
LED 显示行业正经历从 “规模扩张” 到 “价值跃迁” 的转型。利亚德的困境并非孤例:2024 年行业头部企业普遍面临毛利率下滑、库存高企等问题。但区别在于,利亚德的 “重资产 + 全球化” 模式放大了风险 —— 其欧洲工厂人力成本较国内高 35%,而 RCEP 关税优惠带来的成本优势被地缘政治风险抵消。
四、破局之路:从 “显示巨头” 到 “科技生态”
1. 技术突围的关键落子
利亚德在 2025 年推出新一代黑钻(Hi-Micro)技术,通过激光巨量转移实现芯片微型化,目标直指高端显示市场。同时,其动作捕捉技术正从影视向机器人训练领域延伸,为具身智能提供数据支持。这种 “显示 + AI” 的协同效应,若能在车载显示、元宇宙等场景落地,或可打开新增长极。
2. 组织变革的深层挑战
李军在年报中提出的 “静修内功” 战略,正在组织层面显现:2024 年研发人员占比提升至 20.36%,并成立文旅总部整合资源。但这种变革面临现实阻力 —— 全员持股计划虽造就 30 名亿万富翁,却也导致决策效率下降,2024 年管理费用仍达 5.08 亿元。
3. 行业洗牌中的生存法则
在 LED 显示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,利亚德的出路在于构建 “硬件 + 内容 + 服务” 的生态闭环。其虚拟动点公司开发的 AI 数字人交互系统已应用于文旅、直播等场景,而与中国移动等生态伙伴的合作,或可加速 “显示即服务” 模式落地。
结语:在争议中寻找确定性
利亚德的三十周年,既是对过去 “全球市占率第一” 的致敬,也是对未来 “第二增长曲线” 的叩问。当行业从 “增量竞争” 转向 “存量博弈”,这家曾引领行业变革的企业,正面临技术迭代、资本博弈与组织转型的三重考验。其 2024 年的亏损与 2025 年的业绩下滑,既是行业周期的缩影,也是战略调整的代价。
正如李军在年报诗中所写:“静修内功待彩虹”,利亚德的破局之道,或许就藏在那些看似缓慢的技术积累、组织变革与生态重构中。当行业洗牌尘埃落定,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既能保持技术敏锐度,又能把握市场脉搏的企业 —— 这,正是利亚德必须跨越的 “而立之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