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资讯 > 企业新闻

显示业冰火两重天:TCL 净利激增背后的全球格局重塑

  • 作者:
  • 2025-07-11 15:14:34
当 TCL 科技以 81%-101% 的净利润同比增幅领跑显示行业时,三星电子与 LG 电子的业绩下滑显得格外刺眼。7 月以来,三家全球显示大厂陆续披露的业绩预告,不仅勾勒出企业个体的发展轨迹,更折射出全球显示产业在技术迭代、市场竞争与地缘政治影响下的深刻变革。在大尺寸面板价格企稳、OLED 高端市场争夺白热化的当下,TCL 的逆势增长与韩系双雄的收缩,正在改写全球显示产业的竞争格局。​
三家显示大厂发布业绩预告
TCL 科技:乘势而上的结构性增长​
7 月 10 日,TCL 科技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,2025 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 18 亿 - 20 亿元,同比增幅 81%-101%;扣非后净利润 15 亿 - 16.5 亿元,同比激增 168%-195%。这份亮眼成绩单的核心支撑,来自半导体显示业务的爆发 —— 上半年该业务预计实现净利润超 46 亿元,同比增长超 70%,成为企业盈利的绝对主力。​
拆解其增长动力,可发现三个关键支点:大尺寸显示领域受益于供给侧格局优化,高端化与大尺寸化趋势拉动面积需求持续增长,主要产品价格虽随淡旺季窄幅波动但整体保持稳定;中尺寸领域的 T9 产能顺利爬坡,IT 产品销量与收入大幅增长,推动业务盈利持续改善;小尺寸领域的 OLED 业务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,多款差异化产品成功打入头部客户供应链。​
TCL 科技的业绩爆发并非偶然,而是源于近年来的持续布局。今年 4 月,TCL 华星正式接管 LGD 广州工厂,原乐金显示(中国)有限公司更名为 “广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” 并于二季度并入合并范围,这一动作不仅扩大了产能规模,更吸收了 LG 在大尺寸面板领域的技术积累。随后收购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21.5311% 股权,进一步强化了对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掌控力。​
三家显示大厂发布业绩预告
行业分析机构 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 指出:“TCL 科技的增长抓住了显示产业周期的红利 —— 全球大尺寸面板在经历 2023 年的价格低谷后,2025 年供需关系趋于平衡,而 TCL 通过产能整合与产品结构升级,将规模优势转化为盈利优势。”​
韩系双雄:内外承压的业绩寒冬​
与 TCL 科技的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,三星电子与 LG 电子的显示业务正遭遇寒流。三星电子二季度实现销售额 74 万亿韩元(约合人民币 3870.1 亿元),同比微降 0.09%;营业利润 4.6 万亿韩元(约合人民币 240.57 亿元),同比暴跌 55.94%,环比下降 31.24%,创下 2023 年四季度以来的最低单季利润。​
三星将业绩下滑归因于芯片业务的拖累,但显示器部门(VD 业务)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。韩媒预计其显示器部门二季度营业利润仅 6000 亿 - 7000 亿韩元,较一季度的 2170 亿韩元环比降幅超 50%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三星电子电视部门已进入成立以来首次紧急管理阶段,正在推进组织与人事重组,此举被解读为应对中国竞争对手冲击的无奈之举。​
LG 电子的处境同样艰难,二季度收入 20.74 万亿韩元(约合 1083.92 亿人民币),同比减少 4.4%,环比下滑 8.8%;营业利润 6391 亿韩元(约合人民币 33.5 亿元),同比减少 46.6%,环比下降 49.2%。其媒体和娱乐解决方案业务(主要包含显示面板与电视)受需求放缓、液晶面板价格上涨及竞争加剧导致营销费用增加的多重挤压,成为业绩下滑的主要拖累。​
第三方观察人士指出:“韩系企业的困境本质是‘高端市场守不住,中低端市场丢份额’。TCL、京东方等中国企业在大尺寸 LCD 领域通过规模优势形成成本壁垒,在 OLED 领域又通过差异化产品快速追赶,而三星、LG 过度依赖高端市场,在需求疲软时首当其冲。”​
第三方视角:产业转移与地缘风险的双重博弈​
TCL 与韩系企业的业绩分化,背后是全球显示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的长期趋势。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,2025 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全球大尺寸面板市场的份额已达 65%,较 2020 年提升 20 个百分点,其中 TCL 华星与京东方合计占据 50% 份额。​
“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产能规模,更在于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。” 一位资深显示行业分析师表示,“TCL 从面板到终端品牌的全链条布局,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,而三星、LG 的面板与终端业务相对割裂,在价格波动周期中调整滞后。”​
但 TCL 的高增长也面临隐忧。其半导体显示业务 46 亿元净利润与 TCL 中环 - 12 亿至 - 13.5 亿元的亏损形成鲜明对比,显示企业内部业务发展失衡。光伏业务的持续亏损可能分流显示业务的资源投入,而显示行业周期性波动明显,一旦下半年面板价格回落,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将受考验。​
地缘政治因素为全球显示产业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于 8 月 1 日起对日本、韩国等 14 国进口产品征收 25%-40% 关税,并严厉打击第三国转运规避行为,这对三星、LG 的海外业务无疑是雪上加霜。但有观点认为,这可能间接利好 TCL 等中国企业 —— 若韩系企业出口成本上升,TCL 在北美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将进一步凸显。​
不过,关税政策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“如果韩国企业因关税压力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,可能会冲击中国企业在中低端市场的份额。” 上述分析师补充道,“而且全球显示产业已形成复杂的供应链网络,任何贸易壁垒都会增加全行业的成本。”​
技术赛道:OLED 与 LCD 的此消彼长​
显示产业的竞争,本质是技术路线的竞争。TCL 的增长主要依赖 LCD 业务的结构性优化,而三星、LG 虽在 OLED 领域仍占优势,但增长动能不足。LG 电子计划通过推出新无线产品巩固高端 OLED 电视地位,并扩展游戏、数字艺术等新内容领域增强 webOS 平台竞争力;三星则试图通过 QD-OLED 技术与 LG 的 WOLED 展开差异化竞争。​
但中国企业在 OLED 领域的追赶速度超出预期。TCL 的小尺寸 OLED 业务已进入头部客户供应链,而京东方在柔性 OLED 领域的出货量持续增长。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,2025 年上半年全球 OLED 手机面板市场中,中国企业份额已达 38%,较 2023 年提升 15 个百分点。​
“LCD 不会被 OLED 完全替代,大尺寸市场中 LCD 在成本与寿命上的优势仍将长期存在。”DisplaySearch 指出,“TCL 的策略正是抓住了这一平衡点,在巩固 LCD 优势的同时,选择性突破 OLED 高端市场,这种务实路线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更易见效。”​
韩系企业则面临技术投入与市场回报的失衡。三星 Display 为维持 QD-OLED 技术领先,每年研发投入超 10 亿美元,但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;LG Display 的 OLED 电视面板虽仍占全球 70% 份额,但盈利受面板价格下跌与营销费用上升双重挤压。​
未来展望:重构中的全球竞争格局​
TCL 科技的业绩爆发,标志着中国显示企业从 “规模扩张” 向 “质量效益” 的转变,但要真正超越三星、LG,还需在高端技术与品牌溢价上突破。下半年,TCL 需应对 TCL 中环亏损的拖累,同时把握接管 LGD 广州工厂后的产能整合契机,提升高端产品占比。​
三星、LG 则亟需调整战略。三星可能收缩非核心业务,聚焦芯片与高端显示的协同;LG 可依托汽车解决方案等 B2B 业务的稳健增长,为显示业务转型争取时间。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冲击若兑现,两家企业可能加速将产能向墨西哥、东南亚转移,以规避贸易壁垒。​
全球显示产业的竞争将更趋复杂,技术迭代、产能布局与地缘政治相互交织。TCL 等中国企业的崛起,正在打破韩系企业主导的旧格局,但要建立新的全球规则,还需在专利布局、标准制定等领域持续发力。​
结语:周期之外的竞争力​
TCL 科技与三星、LG 的业绩分化,既是行业周期的产物,更是企业战略选择的结果。在显示产业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博弈的新阶段,单纯依靠产能规模的时代已过去,技术创新、产业链韧性与全球化布局能力成为决胜关键。​
TCL 的高增长能否持续,取决于其能否跳出 “周期依赖”,在 OLED、Mini LED 等新技术领域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;而三星、LG 若不能有效应对地缘风险与中国企业的冲击,可能进一步丧失市场主导权。全球显示产业的重构,才刚刚开始。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