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消费电子与智能穿戴领域,AR(增强现实)眼镜正逐渐从 “概念产品” 走向 “市场主流”,而资本市场的动作则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赛道的潜力 —— 继 JBD 之后,近期雷鸟创新、影目科技两大 AR 眼镜领域的核心玩家先后公布新一轮融资进展。从全年视角来看,2025 年已有多笔 AR 眼镜相关融资事件落地,这一密集的资本动向清晰表明:AR 眼镜行业正式进入 “融资热时代”,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的双轮驱动下,行业正迎来加速发展的关键窗口期。
一、影目科技:获洛阳文旅集团 B3 轮融资,“科技 + 文旅” 与新品研发双线发力
近日,影目科技正式宣布完成 B3 轮融资,投资方为洛阳文旅集团旗下的源铄基金,不过具体融资金额暂未对外披露。值得关注的是,早在 8 月 8 日,影目科技便已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,称已与洛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—— 此次融资与战略合作的同步推进,意味着双方将在 “科技 + 文化” 领域展开深度协同,共同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,为 “智慧文旅” 产业升级注入 AR 技术动能。
回溯近期动态,影目科技在 7 月刚完成超 1.5 亿元的 B2 轮融资,加上此次 B3 轮资金的注入,其 B 轮融资的整体规模进一步扩大。据影目科技 CEO 杨龙昇透露,B 轮融资是公司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融资,且拆分为三笔逐步完成,整体总融资额预计可达 “小三个亿” 级别。
资金的注入将直接助力影目科技的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。按照规划,公司计划在 2025 年下半年发布全新一代战略级智能眼镜产品,将继续延续 “轻量化设计 + AI 技术融合” 的核心路线,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便携性与智能化体验。同时,影目科技还将围绕 “AI+AR 眼镜” 的技术组合,持续拓展产品在真实生活场景中的渗透边界,例如探索打造线下智能眼镜体验空间,让消费者能更直观地感受 AR 技术的应用价值。
对于 AR 眼镜行业的市场规模,杨龙昇也给出了乐观预判:通过市场监测发现,自 2025 年 6 月底至今,智能眼镜的行业大盘流量已达到此前的十倍,预计各家眼镜厂商今年的销量将实现两三倍的增长。具体到市场体量,他估计 2025 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六七十万台,全球市场则接近大几百万台;而影目科技自身的销量目标,预计可达到 15 万台左右,在国内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。
二、雷鸟创新:完成 C++ 轮融资,产能与技术双布局巩固市场主导地位
几乎在同一时期,另一家 AR 眼镜领域的头部企业雷鸟创新也传来融资捷报 —— 公司顺利完成 C++ 轮融资,此次投资方为金雨茂物投资。梳理雷鸟创新的融资历程可见,自 2021 年成立至今,其已累计完成约 10 轮融资,投资方阵容堪称 “豪华”,涵盖博士眼镜(线下渠道伙伴)、三七互娱(内容生态伙伴)、TCL(技术与供应链支撑)等多个领域的知名企业,这些资本与资源的注入,为雷鸟创新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作为 AR 眼镜市场的 “主力军”,雷鸟创新的市场表现同样亮眼。相关行业数据显示,在 2025 年第一季度,雷鸟创新在 AR 眼镜市场的份额高达 50%,占据行业半壁江山,充分体现了其在技术、产品与渠道上的综合优势。产品层面,今年 5 月,雷鸟创新发布了最新旗舰级 AR 眼镜 —— 雷鸟 X3 Pro,这款产品的核心亮点在于搭载了双目全彩 Micro LED 光波导显示技术,不仅大幅提升了显示画质的色彩饱和度与清晰度,还进一步优化了佩戴的轻量化体验,成为行业技术升级的标杆产品。
除了产品与技术,雷鸟创新在产能布局上也展现出 “长远眼光”。一方面,其位于嘉兴南湖的雷鸟光学智造工厂已正式投产,该工厂不仅承担光学仿真、光机模组设计等研发任务,还具备自动化设备研发能力,预计未来年产光机模组可达 105 万套,为 AR 眼镜的核心部件供应提供稳定保障;另一方面,雷鸟创新的 XR 整机研发制造总部已于 2024 年签约落地无锡,其中一期项目预计在 2025 年陆续完工并投产,一期达产后预估可实现年产能约 35 万台 XR 整机。按照规划,该总部项目 5 年内将全面达产,最终实现年产 100 万台 XR 整机的生产能力,年产值预计超 20 亿元 —— 这一系列产能布局,将为雷鸟创新应对未来市场需求增长、巩固行业地位奠定坚实基础。
从影目科技的 “文旅 + AI” 场景拓展,到雷鸟创新的 “技术 + 产能” 双轮驱动,不难看出当前 AR 眼镜行业的发展逻辑:资本的持续注入为技术研发与市场扩张提供动力,而技术突破与产能落地则反哺市场需求,推动行业从 “小众尝鲜” 走向 “大众普及”。随着 Micro LED 等关键技术的不断成熟、应用场景的持续丰富,AR 眼镜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 “新增长点”,而此次融资的两大主角,也或将在行业竞争中继续扮演 “领航者” 的角色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