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资讯 > 企业新闻

兆驰半导体 Micro LED 专利再突破,赋能 AI 眼镜开启智能显示新蓝海

  • 作者:
  • 2025-06-05 16:27:09
在 Micro LED 显示技术的激烈竞争赛道上,兆驰半导体以持续的技术创新展现出领军企业的实力。近日,其新增的 3 项 Micro LED 核心专利正式进入授权阶段,聚焦发光效率提升与器件结构优化,为 Micro LED 技术在消费电子、近眼显示等领域的商业化突破提供了关键支撑。

一、三项硬核专利:直击 Micro LED 性能提升核心

此次获得授权的专利覆盖外延片制备、芯片结构设计等关键环节,针对 Micro LED 在低功耗、高光效、稳定性等方面的技术痛点展开创新:

1. 低电流密度光效优化技术

专利名称:Micro LED 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、Micro LED 芯片
通过在 GaN 基外延层中引入梯度掺杂的电子阻挡层,降低载流子泄漏概率,使芯片在电流密度≤100A/cm² 时的光效提升 15% 以上。这一突破直接解决了可穿戴设备等低功耗场景下的发光效率问题,例如 AI 眼镜在连续使用 5 小时的情况下,功耗较传统方案降低 20%,同时亮度保持在 1000nit 以上。

2. 量子阱结构优化技术

专利名称:Micro-LED 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、Micro-LED
对量子阱层(InGaN)与量子垒层(GaN)的厚度及组分进行纳米级调控,通过应力平衡设计减少缺陷密度(从 10⁶/cm² 降至 10⁵/cm²),使发光效率提升 25%,波长稳定性(Δλ)控制在 ±1.5nm 以内。实验数据显示,采用该技术的 Micro LED 芯片在高温(85℃)老化 1000 小时后,光衰小于 5%,显著提升了显示器件的寿命可靠性。

3. 载流子传输增强技术

专利名称:高光效 Micro-LED 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、Micro-LED
创新设计 “空穴扩展层 - 存储层 - 传输层” 周期性结构,结合高掺杂 P 型 GaN(掺杂浓度≥1×10²⁰/cm³),使空穴注入效率提升 30%,复合速率提高至 1×10⁹/s。该技术不仅将光效提升至 300lm/W(@3.5V),更通过降低串联电阻(从 5Ω 降至 3Ω),减少发热现象,适用于高密度集成的近眼显示场景。

二、专利赋能 AI 眼镜:破解 “不可能三角” 的关键钥匙

当前 AR/VR 眼镜市场受限于硬件性能、便携性与成本的矛盾,2024 年全球销量仅 50 万台。而 AI 眼镜的轻量化发展路径 —— 从音视频功能叠加到 AI 大模型接入,再到显示技术融合 —— 为 Micro LED 提供了战略机遇期。兆驰半导体的专利技术针对 AI 眼镜的核心需求,展现出多重应用价值:

1. 低功耗与高亮度的完美平衡

在户外强光环境下,传统 LCD 屏幕需提升至 2000nit 以上亮度才能保证可视性,导致功耗激增。兆驰半导体的低电流光效技术使 Micro LED 在 100A/cm² 电流下实现 1500nit 亮度,功耗仅为 LCD 的 1/3,可支撑 AI 眼镜连续户外使用 6 小时以上,满足工业巡检、文旅导览等场景需求。

2. 轻薄化与高可靠性的技术突破

通过量子阱结构优化,芯片厚度从 8μm 减至 5μm,结合巨量转移良率提升至 99.99%,使单眼显示模组厚度压缩至 3mm 以内。同时,高稳定性外延片技术解决了近眼显示长期佩戴的发热问题,经第三方测试,连续使用 2 小时后模组温度≤42℃,符合人体工学标准。

3. 产业生态的协同效应

目前,雷鸟、Rokid 等 AR 初创企业,以及 OPPO、魅族等手机厂商均已布局 Micro LED AI 眼镜。兆驰半导体的专利技术已进入样品测试阶段,与某头部品牌合作开发的 Micro LED 模组(分辨率 2560×2560,PPI 3000)即将量产。TrendForce 预测,2030 年 AR 设备市场规模将达 4280 万台,其中 Micro LED 占比 67%,兆驰的技术突破有望抢占近眼显示市场的先发优势。
兆驰半导体新增3项专利,为Micro LED商业化注入新动能

三、技术引领:从大尺寸显示到全场景布局

作为国内少数实现 Micro LED 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,兆驰半导体在完成指挥中心、家庭影院等大尺寸场景突破后,正将技术重心向消费级市场倾斜。此次专利突破不仅是其 “显示 + 穿戴” 双轮驱动战略的落地,更标志着中国企业在 Micro LED 核心技术领域从 “跟跑” 转向 “引领”。
展望未来,兆驰半导体计划投资 5 亿元建设 Micro LED 近眼显示研发中心,重点突破巨量转移效率(目标 99.999%)、全彩化技术(量子点色转换效率≥90%)等瓶颈。随着 AI 与显示技术的深度融合,兆驰正以专利创新为支点,撬动智能显示从 “大屏时代” 向 “随身时代” 的跨越,为全球用户开启 “所见即所得” 的智能视觉新体验。

标签: